欢迎访问延安大学咸阳医院公众版网站!
当前时间:
延安大学咸阳医院,中铁二十局中心医院,延安大学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咸阳心脑血管病医院,居民医保定点医院
967120
029-33766666
夏至养生 | 从中医视角为您解读养生要点
发表时间:【2025-06-21】
字体大小:【放大】 【正常】 【缩小
浏览次数:【1234】次
      夏至,古称“日长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之一。中医认为,夏至是“阴阳争,死生分”的关键节点,养生需顺应天时,调和阴阳。作为中医科护士,特从中医视角为您解读夏至养生要点,助您安然度夏。 
中医内涵解读篇【阳极阴生,重在护阳】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中说:"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心静自然凉。

起居休息篇

      夏至时节,建议晚睡早起,并适当午休,以适应自然界的阳气变化。中医理论认为,顺应日照规律,午时(中午11:00-13:00)是一天之中阳气最盛、阴气初始的时刻,中午小憩15-30分钟以养心气。

饮食指导篇

      夏至时节饮食宜清淡,多吃苦味食物,以清泄暑热、增进食欲。同时,应避免过食寒凉之物,以免损伤脾胃。

      1.饮食:清补健脾,忌贪寒凉。原则:"春夏养阳",宜食温软易消化之物,如生姜、山药、莲子、红豆。

      2.推荐药膳:

      荷叶粥:荷叶10克、粳米50克,清热解暑;

      三豆饮:赤小豆、绿豆、黑豆各15克,健脾利湿;

      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5枚,温中散寒。

      地黄炖鸡:也是夏至养生进补的最佳选择,干地黄味甘苦,性微寒,有滋阴清热、凉血补血的功效,兼能益肾。

      3.禁忌:冰镇饮品损伤脾阳,可改饮乌梅汤、酸梅汤生津敛汗。

      4.水分补给:夏至气候炎热,出汗量大大增多。中医有"血汗同源"之说,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为心所主,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随着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可以适当补充淡盐水或者电解质水防止电解质紊乱。

日常养生篇

      1.防空调病:避免直吹"风邪",护住大椎穴(颈后)、神阙穴(肚脐)。

      2.运动:温和导引,勿耗阳气。

      ①推荐太极拳、八段锦或清晨散步,以微汗为度,避免烈日下剧烈运动。

      ②穴位按摩:按压足三里(健脾)、内关穴(安神),每穴3-5分钟。

      3.情志:静心戒躁,调和气血嵇康在《养生论》中说:"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告诉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应保持心态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心静自然凉。

      夏季对应心,"心静自然凉",可练习呼吸吐纳(如"呵"字诀)、听古琴曲以平心火。

中医治疗篇

      ①三伏贴:

      在夏季三伏天,将中药贴敷于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的透皮吸收和穴位的刺激,达到温阳散寒、调和气血的目的。适用于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风湿类疾病等。

      ②针灸: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调节人体气血和脏腑功能。适用于各种慢性疾病和疼痛性疾病。

      ③艾灸、雷火灸:

      利用艾草燃烧的热力,刺激人体特定穴位,达到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的目的。适用于阳虚体质、寒性疼痛等疾病。

      ④刮痧疗法:

      原理:通过刮痧板在皮肤表面进行刮拭,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排出体内湿气和毒素。

      适用症状:适用于夏季因湿热引起的身体不适,如头痛、胸闷、疲劳等。

      ⑤拔罐疗法:

      原理: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祛除体内湿气、寒气和瘀血。

      适用症状:适用于夏季因暑湿引起的身体不适,如腰背痛、关节痛、疲劳等。

      夏至养生,贵在"天人相应"。中医之道不在于对抗自然,而是顺势而为,以平和之法守护阳气,为秋冬健康打下根基。愿大家在这个最长的白昼里,以中医智慧收获身心的平衡与安宁。




供稿:中医科 梁茜敏 
供图:中医科 梁茜敏 皮肤科 黄帅
审核:张玉河
编辑:宣传部 成淑平
校对:宣传部 李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