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大学咸阳医院 袁彩华 沙俊典
心包穿剌术是论断心包疾病手段之一。既往除物理论断外,在穿剌前进行X线检查或A型超声了解积液程度和作大体上定位。在穿剌中可因体位变动造成穿剌失败。甚至即使有经验的医师也难免在穿刺时误伤心肌,导致心肌出血、穿孔、心律紊乱、气胸等程度不同的并发症。我院于1989年1月至1990年10月采用日产东芝SSH--17A电子扇形扫描超声诊断仪引导进行心包腔穿剌术7例,均获得成功,无1例发生并发症。在中小医院缺乏昂贵穿刺探头情况下,本法较为实用。将其体会报告如下。
一、操作方法
1.患者取半坐位或左侧卧位,以使积液聚积于心尖部。作心脏超声常规探查,了解积液部位、数量及积液距胸壁深度和最佳穿刺部位,确定进针方向并予以标记。
2.根据液性暗区范围多采用心尖部裸区肋间进针,常规消毒铺巾,根据进针部位及方向局麻,包括消毒探头接触面和耦合剂。用常规胸穿针按规定部位及方向剌入皮下组织,针体方向与探头扇扫平面一致,同扫描线成夹角,此时在扇扫平面上可显示穿剌针的强回声线。在其引导下确定针尖在心包内最佳位置,以免因呼吸和心跳运动损伤心肌。
3.穿剌针到达最佳位置后,固定穿剌针,嘱患者平稳呼吸,用大注射器抽吸积液,一般每次抽液200~500毫升。随着液体减少,液性暗区变窄,在扇扫超声引导下可适当调整针体角度继续抽吸到满意液量。穿剌完毕后将所用器具擦洗干净消毒备用,嘱患者静卧30分钟。
二、电子扇形扫描超声引导心包穿剌的优点
1.穿刺前可确定积液的部位、数量,排除心包内其它占位性病变。
2.可选择最佳穿刺点,确定穿刺的深度,动态引导穿刺的方向,确定针尖最佳位置,提高了穿刺的可靠性,减少了不必要损伤,杜绝严重的并发症。
3.动态观察心包腔积液抽吸情况,随时调整针体角度,提高抽吸的可靠性,避免了盲目性。
4.术后估测残留液量,动态观察有无血肿和心包积血等。
三、注意事项
1.向患者介绍这一穿刺方法的可靠性,减少其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以求充分合作。
2.穿剌进入组织后,沿其长轴扫描最易辩认穿剌针影,为细线状强回声。如声影不明显可轻微摆动穿刺针体,但避免剧烈摆动以免误伤心肌
3.超声显示针尖确在心包腔内,如抽出血性积液,多系恶性暗红色不凝血,因其氧压低,纤维素含量低,所以呈非凝固性流体。遇此情况应停止抽吸,认真区别是全血还是血性心包积液,避免盲目变动穿剌针方向和深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伤。
参考文献
[1]安洪,等,普通探头配用导针附架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的实验及临床应用,中华超声医学杂志1988;4(1):30.
[2]潘伯荣.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术。临床荟萃1988;3(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