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宣
牵引疗法,是临床上治疗脊柱类病症和康复的主要物理方法之一。是用特制的牵引带和装置,对人体某部位进行牵拉和拉伸,目的是增大关节,椎体间隙和椎间孔,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和椎动脉的扭曲,缓解肌肉痉挛而松弛肌肉,使凸出的椎间盘复位等。常用的有治疗颈椎病的颈椎牵引、腰椎间盘突症的骨盆(腰椎)牵引以及改善和增进四肢关节功能的功能牵引。
颈椎牵引
颈椎牵引是治疗和缓解颈椎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有效的牵引能解除神经、血管、脊髓的压迫,并快速缓解颈椎病症状。 具体的讲,颈椎牵引主要是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复位,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收,解除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粘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整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作用原理
其治疗作用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对受压脊髓和神经根的反复摩擦和不良刺激,有助于脊髓、神经根、关节囊、肌肉等组织的水肿和炎症消退。
2、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甚至解除神经根所受的刺激和压迫,神经根和周围组织的粘连也可能得以松解。
3、解除肌肉痉挛,恢复颈脊拄的平衡,降低椎间盘内压,缓冲椎间盘向四周的压力,并有力于已经向外突出的纤维环组织消肿。
4、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恢复颈椎间的正常序列和相互关系。
5、使扭曲于横突孔间的椎动脉得以伸直,改善推动脉的血供。
6、使颈椎管纵径拉长,脊髓伸展,黄韧带皱招变平,椎管容积相对增加。
7、牵引被嵌顿的小关节滑膜。
正确的牵引治疗不仅可使肌肉痉挛解除,同时也有改善神经根刺激症状的作用。
适用人群
牵引主要适应的群体有:轻度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年龄18岁以上(年龄过小骨骼尚未发育完全),无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狭窄。
禁忌人群
1、颈椎病伴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
2、颈椎严重退行性改变,骨桥形成的患者。
3、颈椎管骨性狭窄超过1/2的患者。
4、严重骨质疏松、椎动脉狭窄患者。
5、年龄低于18岁。
6、颈椎骨折和椎体滑脱的患者。
7、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8、椎动脉型颈椎病。
9、椎管狭窄。
10、寰枢关节错位。
11、脊髓型颈椎病。
12、颈椎体滑脱。
腰椎牵引
腰椎牵引在我国古已有之,元代的危亦林是世界上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病的第一人,他著的《世医得效方》中指出“凡锉脊骨不可用手整顿,须用软绳从脚吊起,坠下身直,其骨使自归窼,未直则未归窼,须要坠下,待其骨直归窼,然后用大桑皮一片,放在背皮上,杉树皮两三片,安在桑皮上,用软物缠夹定,莫令屈,用药治之。”清代吴谦等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里使用攀索叠砖法整复胸腰椎骨折脱位,并主张于腰背骨折脱位处垫枕,保持脊柱过伸位,以维持其复位效果。我们现在用的牵引和复位后的固定保护措施,早在六、七百年前先哲们就开始在诊疗中使用,并对我们今天的治疗仍起着指导作用!
腰椎牵引是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腰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目的。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特别是腰3、4、5,骶1间隙。根据研究表明,腰椎间隙在牵引后较牵引前增宽1.5~2.5mm,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加之后纵韧带的紧张,有利于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改变其与神经根的关系。椎间隙的增大,关节突关节的拉开,使椎间孔恢复正常的外形,从而解除对神经根的挤压。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腰椎牵引适应症
轻中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腰痛、神经根粘连、神经根关节卡压、滑膜嵌顿、腰椎假性滑脱、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神经根型颈椎病:尤其适用因椎节不稳造成脊神经根刺激症状者;因髓核突出或脱出引起脊神经根受压者;根性症状波动较大者。
脊髓型颈椎病:适用于由于椎节不稳或因髓核突出等造成脊髓前方沟动脉受压所致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由于此类型的患者在牵引时易发生意外,因此要求有经验的医生负责实施牵引,并密切观察锥体束征的变化,一旦病情恶化则应立即终止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对钩椎关节不稳,或伴有骨质增生所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疗效较佳。颈型颈椎病:颈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休息等一般疗法就可获效,颈椎牵引可酌情用于症状持续不消的患者。
腰椎牵引禁忌症
急性腰扭伤、急性椎间盘突出症、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下肢疼痛、麻木、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及鞍区麻木)、腰椎结核、腰椎肿瘤、急性化脓性脊柱炎、腰椎峡部不连、严重腰椎滑脱、椎弓根断裂、既往有腰椎手术史、股骨头坏死、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者、孕妇及妇女在月经期者、较重度骨质疏松症、脊柱畸形、伴有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或有危险症候的患者。
颈椎骨质有破坏者:为防止发生意外,此类病例应于牵引前常规拍摄颈椎正、侧位线片,以排除结核、肿瘤等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
颈椎骨折脱位者:颈椎牵引易引起颈椎骨折脱位或加重因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瘫痪,禁用。
拟施行手术者:此类病例多伴有明显的致压物,不仅在牵引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且大重量牵引后易引起颈椎椎旁肌群及韧带的松弛,以致在手术后造成内固定物或植入骨块的滑枕颈或寰枢椎不稳者:牵引疗法虽然有效,如使用不当易引起致命后果,临床经验不足者慎用。
对年龄超过50岁,病程较久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使用牵引疗法可能会加重病情,故不宜使用。
炎症:全身急性炎症或伴有咽喉部各种炎症的患者慎用。因为此时寰枢椎处于失稳状态。
其他:凡牵引后有可能加重症状者,如落枕、颈部扭伤、心血管疾息及精神不正常者慎用,以防病情加重或发生意外。
腰椎牵引注意事项
(1)首先排除腰牵禁忌的疾病,在明确诊断后确需腰椎牵引的,在无危险及方向明了的情况下选择腰椎牵引。
(2)牵引前要使病患处肌肉筋腱放松,如采用局部按摩、拔火罐、热敷、烤电后,使病患处气血畅通无僵硬感再实施腰牵,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经消炎、活血、脱水治疗后,病情逐渐稳定再选择腰牵,但在选择牵引拉力时,一定要慎重,从小量开始。若把握不住火候,有可能造成马尾损伤和牵引后突出物增大。
(3)捆绑合适:腰椎牵引需胸围捆绑和腰围捆绑,捆绑固定后上下或一侧用力使胸腰分离,以达到牵拉复位的目的。捆绑时一定要松紧合适,如捆绑过紧而增加患者痛苦使肌肉产生紧张,再用力牵引患者会出现胸痛,胸闷气短,胸壁挫伤,肋骨骨折,或牵引后腰背区肌肉酸困疼痛等症状,致使治疗后病情不轻反重,弄巧成拙。有的牵引床是下肢两侧用拉力绳固定于床头牵引,捆绑时左右两侧力量一定要平衡均匀,否则会造成腰椎侧弯。
(4)力量均匀:牵拉时力量要均匀,循序渐进、不论快牵还是慢牵都要以患者舒适为度、牵引力不能过大,若牵拉中腰痛或下肢疼痛加重则停止牵引,应改变牵引方式(俯卧位换仰卧位)或另图他策。
(5)牵引中,医者应时刻观察并与患者语言交流,如有不适立刻停止牵引并随症处理。个别患者牵引中会出现眩晕,心悸气短的现象。
(6)腰椎牵引后应让患者充分卧床休息,减少负重和弯腰、扭腰动作,下床时应腰围固定。
患者体质各异,患病原因不同,虽同一疾病,同一治法,临床中也要因人、因症辩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