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宣
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又叫蒸汽治疗疗法、汽浴治疗疗法、中药雾化透皮治疗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利用药物煎煮后所产生的蒸汽,通过熏蒸机体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治疗疗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实践证明,中药熏蒸治疗疗法作用直接,疗效确切,适应症广,无毒副作用。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很大,毛孔很多,除具有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治疗疗法就是利用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入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
药物熏蒸被人们用来治疗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用中药煮沸之后产生的蒸气薰蒸患者全身或局部,利用药性、水和蒸汽等刺激作用来达到防病治病的一种方法。
治病原理
熏蒸疗法属于中医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是中国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选取适合熏蒸疗法的中草药,用煮沸后产生的气雾进行熏蒸,借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所熏部位,达到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温通血脉、祛毒杀菌、止痒、清洁伤口、消肿止痛,最后达到治病、防病、保健、美容的目的。
通过药物的热辐射作用,使患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药物经熏蒸作用于肌体后,其挥发性成分经皮肤吸收,局部可保持较高的浓度,能长时间发挥作用,对改善血管的通透性和血液循环,加快代谢产物排泄,促进炎性致痛因子吸收,提高机体防御及免疫能力、促进功能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具体作用
1、药物渗透作用。因为中药煎煮以后,它的中药有效成份以离子形式存在, 离子渗入皮肤,进入体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改善微循环。人体在熏蒸过程中,它的皮肤温度会升高,皮肤的 毛细血管会扩张,血液循环增快,促进了皮肤和机体的 新陈代谢,可以促进关节肿胀的消退和促进组织的再生能力;
3、物理温热作用。能消除疲劳,给人以舒畅之感,同时可以降低皮肤的末稍神经的兴奋性,缓解皮肤的紧张,肌肉的 痉挛和强直,这样可以减轻和缓解关节的疼痛;
4、发汗解表、和卫散邪、疏通腠理、调气和血、解毒避秽、防疫保健、杀虫止痒等诸多功用。可广泛用于全身各种病症的治疗,并有着较好的疗效;
5、药物熏蒸还能使皮肤光滑细润、 补肾壮骨、养容生肌、延年益寿。
适应症
用于各类风湿,类风湿病、风湿寒性关节痛、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等。
1、风湿类疾病: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慢性腰腿疼痛,手脚麻木冰凉;
2、骨伤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痛,股骨头坏死,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症,各类骨折、脱位后功能恢复,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
3、皮肤类疾病:银屑病、硬皮病、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等。
4、内科: 老慢支,咳嗽,气喘,风寒感冒、失眠、神经官能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肠炎。
5、妇科:痛经、闭经,盆腔炎,附件炎,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乳腺炎,更年期综合症等。
6、五官科: 近视、远视,泪囊炎, 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
7、月子病:产后留下的腰、腿痛综合症,头痛,眩晕,浑身无力,四肢冰凉,怠惰嗜卧,身重酸楚等;
8、男科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盗汗。
9、其它:免疫力低下,易疲劳,易上火,失眠,神经衰弱,湿疹,痤疮。
中药熏蒸的禁忌症
1、重症高血压、心脏病、急慢性心功能不全者,重度贫血、动脉硬化症,心绞痛、精神病、青光眼等;
2、饭前饭后半小时内、饥饿、过度疲劳;
3、妇女妊娠及月经期;
4、急性传染病;
5、有开放性创口、感染性病灶、年龄过大或体质特别虚弱的人。
中药熏蒸疗法的优点
中药熏蒸疗法虽治疗时间较长,没有其他治疗方法立竿见影,但在治疗风湿,类风湿,慢性骨疼痛等病症方面优于其他理疗手法,且疗程、复发率低;操作简单、病人易接受、适应性强。
效果显著——药物施布于皮肤、孔穴、腧穴等直达病灶,迅速取得内服药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原理科学——促使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驱邪而不伤正气,发汗而不伤营卫,内病外治,通经活络。
绿色高效——药物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管,有效增大药物浓度,最大限度提高药物利用率,真正达到完全吸收。
环保安全——“皮肤吃药”,毒副作用小,肝肾受损少,不伤肠胃,它既能防病治病,又不需“良药苦口”。
中药熏蒸的疗程
每次30——40分钟,每天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中药熏蒸的注意事项
1、掌握好熏蒸温度,以60—70度为宜,避免烫伤,年老体弱者防止虚脱;
2、某些患者在熏蒸过程中,可能发生头晕,恶心、胸闷、气促、心跳加快等不适,应当立即停止熏蒸,卧床休息;
3、熏蒸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治疗期间注意休息,切忌过劳;
4、空腹与饱食后均不宜熏蒸;
5、治疗过程中患者适当饮水;
6、治疗时间不宜超过一小时;
7、老人和儿童应有专人陪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