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高压氧室(咸阳712000) 梁玉梅
主题词:冠状动脉疾病/并发症;心绞痛/治疗;高压氧
资料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治疗组 63例,男性40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60岁。
1.2 对照组 随机取样98例,男性59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65岁。
2 方法
2.1 对照组 98例患者均住院治疗,15~30d的扩冠治疗,包括硝酸某油静点,消心痛口服等治疗。
2.2 治疗组 63例患者均住院治疗,同时给予高压氧,每日1次,每次持续100min,10d为1疗程,氧舱压力0.16~0.2mpa。
诊断方法及疗效判断
1 诊断方法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所通过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2 疗效判断
2.1 临床症状(治疗5d后);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一般活动下仍有症状发作。无效:轻微活动时仍有症状发作。
2.2 心电图改变(治疗5d后):明显好转:S-T段下移<0.05mV,T波双向或低平。好转:S-T段下移=0.05mV,T波倒置或低平。无效:S-T段下移>0.05mV,T波倒置。
结果 见表1、2、3
表1 两组临床症状5d后情况比较
临床治愈(%) | 有效(%) | 无效(%) | |
治疗组(63例) | 42(66.7) | 21(33.3) | 0 |
对照线(98例) | 35(35.7) | 52(53.1) | 11 |
两组临床治愈率,经统计学分析:X2=10.96,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X2=8.09,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表2 两组治疗后第5天心电图变化对比
明显好转(%) | 好转(%) | 无效(%) | |
治疗组(63例) | 5(80.9%) | 10(15.9%) | 2(3.2%) |
对照组(98例) | 50(51.0%) | 30(30.6%) | 18(18.4%) |
两组明显好转率,经统计学分析,X2=8.5,P<0.01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两组好转率,经统计学分析:X2=5.03,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3 两组治疗情况与性别的关系
性别 | 治愈 | 有效 | 无效 | |
治疗组(63例) | 男(40例) | 27 | 13 | 0 |
女(23例) | 15 | 8 | 0 | |
对照组(98例) | 男(59例) | 20 | 32 | 7 |
女(39例) | 15 | 20 | 4 |
经统计学分析:对照两组男女治愈率,X2=0.18,P<0.05,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情况与性别无关,治疗组:男女治愈率,X2=0.034,P<0.05无显著性差异。
讨论
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配合高压氧治疗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高压氧治疗组与未作高压氧治疗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心电图明显改变,治疗时间明显缩短,不易复发,反映了高压氧下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提高,有明显的氧代谢恢复正常,酸性物及生物胺类物质减少,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心肌表面血管丰富,高压氧可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保护缺血灶周围的暗区,这个区域组织呈相对缺血缺氧状态,在高压氧下使许多濒于死亡但仍潜在存活的心肌发生可逆性改变,使症状改善或消失。高压氧下氧分压提高增加了心脏组织的内氧的弥散距离,缺血区可获得较多的氧供,保护一部分缺血心肌细胞,有利于心肌缺血部分受损的细胞复原。促进新的侧支循环的建立,使缺血区获得新的血供,此时我们认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应配合高压氧治疗是簋重要的。